1)第124章 丝路的重启_三国之赤色黎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作为一个皇帝,看着自己的国土变少,刘辩肯定是要发怒的。但作为一个开始受到华夏共和国影响的君主来说,他却必须要考虑更多的问题。

  把南四郡拿回来对他有什么好处?山民已经被迁徙得差不多,换言之人口优势已经没有;南四郡本来就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,四郡汉人也就是长沙郡和武陵郡北部稍微多一些,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百里无人的情况。

  经济不发达,交通不发达,人口也不多,若非如此孙坚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把这四郡之地打下来,夏侯兄弟也不会因为后续乏力的因素,不得不退守南郡。

  打下来,没问题!以目前蜀汉的军事实力和科研实力,更别说火药他们已经开始研究了出来,甚至用铜铸造出了火炮,那玩意威力比不上华夏共和国的山炮,却也比投石车厉害得多,是真正攻城略地的神器。

  打下来之后呢?华夏共和国是否会染指这里?刘焉那边呢?四郡连续几次遭到兵祸,至少五六年没办法缓过来,同时还要考虑难民的安置和地方的复苏,又该投入多少?

  在各种因素下,刘辩并没有直接打算对南四郡发动进攻的意思。他直接下达了圣旨,任命孙坚为长沙郡太守,韩当为武陵郡太守,程普为桂阳郡太守,孙静为零陵郡太守,算是承认了孙坚对这四郡的控制。

  实际上在这背后,又是一个分化的策略,人总是有**,一开始是在孙坚麾下,但当韩当和程普,甚至是孙静策成为了和孙坚平起平坐的存在,他们难道就会一直安心在孙坚麾下?再则,难道他们就不担心,会引起孙坚的疑心?

  这便是荀攸给刘辩出的计谋,既然不能强行进行吞并,那么就软刀子割肉,一方面阻止所有的商品流入南四郡,一方面也禁止南四郡的商品流入荆北。先从经济上,弱化孙坚。然后通过分封他麾下的武将,来分化他麾下的人心,方便己军进行离间和分化。

  当然,最后却不是要武力夺取,而是让孙坚服软,直接投效蜀汉。只要他承认军政分离,同时接受监军制度,军官培养制度,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从一个诸侯,变成一个普通的军人,那么到时候蜀汉国力就能更上一层楼,也避免了一场战乱和一大堆的麻烦。

  “军事是政治的延续,原来如此……”到了这个时候,刘辩才清楚的明白这句话。这是李煜一直挂在嘴上的,自然也流出到其他势力那里,至于别人如何看到这个说法,便是仁者见仁。

  事情到这个时候,已经算是告一段落,战争全面停止,除了曹操还在西域努力外,华夏大地已经没有任何战争。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**,不希望继续打下去,这样的和平,至少也能够持续两三年的。

  只是这天下大势,从董卓去世之后,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q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